1、幽灵镇的美军模拟空袭目标
在美墨边境的亚利桑那沙漠里,有一座空无一人的“幽灵镇”——约达维尔镇。这座神秘的小镇始建于1999年,所有的建筑物都是用海运集装箱堆积起来的,里面的街道和住宅完全仿造阿富汗、伊拉克等中东地区的城市布局而成。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美军建造这座无人小镇的目的,竟然只是为了轰炸它。 神秘的 “幽灵镇”正式名称为“城市目标复合体”,军方代号为“R-2013-West”,其更为人们熟知的别名却是约达维尔镇。
它地处美墨边境以北约5英里(约9公里)的亚利桑那南部沙漠深处,这里满眼黄沙、荒无人烟,绝非宜居之地,可如果将这块“鸟不拉屎”的地方用作美国空军的空袭轰炸目标,却是理想的“风水宝地”。
最早提出兴建这个“幽灵镇”的是美国国防部著名军事指挥家尤斯利少校,自从他在无线电中称呼它为“约达维尔”之后,小镇的名字就这样流传开了。 约达维尔镇始建于1999年,当初建造它的目的,就是在美国空军模拟训练时将之当作炸弹、火箭弹和导弹的“轰炸目标”!换句话说,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建造它,就是为了炸毁它!
“幽灵镇”的边界大约长、宽各500米,总面积0.25平方公里左右。偌大的镇上没有一名居民,最近的小镇也距离20英里(约32公里)之遥,因此称其为“幽灵镇”一点也不过分。
建镇12年来,在经历了无数次的狂轰滥轰之后,约达维尔镇已经成为“地球上挨轰炸最多的地方”!而在小镇的每个角落,都布放了探测器组,以便测量弹着点(射弹与地面、水面或目标表面的第一交点)和射击精度,收集数据,总结轰炸成绩及评估战斗损害。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座地处无人沙漠的“幽灵镇”总共有178幢“建筑”,它们均是由各种不同尺寸的海运集装箱堆砌起来的,分别被漆成红、灰、褐色及橄榄色,有些建筑甚至高达4层楼!
之所以用集装箱作为建筑材料,是因为它比较容易经受模拟打击,并且维修费用相对较低。理所当然地,“幽灵镇”中的居民人数为“零”。而为了确保安全,方圆数十公里之内也没有任何人烟!
约达维尔镇是美军第一个专门针对空军训练而建立的“模拟小镇”。在这里,所有类型的军用飞机及相关的军事人员都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火箭弹、炸弹、炮弹、练习弹、枪支和激光制导武器等进行各种训练,将“幽灵镇”中的建筑当作“轰炸目标”,用实弹对这些靶场进行“狂轰滥炸”! 一张最新曝光的绝密照片显示,在一次模拟空袭后,这个神秘军事基地曾迎来过一支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学员小分队。原来,这些头戴防毒面具、身着迷彩服、足蹬防化靴的学员,是来现场学习“大型车辆爆炸后调查课程”的。
美国《Air & Space》杂志记者达拉克用形象的语言,生动描述了约达维尔镇在一次模拟空袭中遭炮弹洗礼的惨烈场景:“大炮和迫击炮轮番开火,(地面部队)冲向目标复合体,而各种飞行器(无人机)在山顶学员的严谨控制下,一架接着一架地轮番起飞轰炸。整个小镇地动山摇,仿佛再也难以站稳。过了一会儿,眼前的‘敌方阵地’上空突然被滚滚浓烟和灰尘遮天蔽日,目标再也无法看得清楚。而这正是这些学员将来在真实战场中所必须解决的难题。” 除了建筑之外,“幽灵镇”还安置了大量五花八门的车辆作为“轰炸目标”,其中不仅有各种民用轿车、旧吉普、卡车,而且有军用的装甲坦克,甚至还安装有电线杆和街灯以及100多个人体模型,以便营造更为逼真的“城市巷战”环境。据一名美军指战员披露,“幽灵镇”里面的场景完全仿造阿富汗、伊拉克等中东地区的城市布局设而成,从而为飞行员提供一个真实的攻击目标环境进行训练,以便提高他们更准确的“近距空中支援”技能。
幽灵镇的构造事实上真的和伊拉克、阿富汗那里的许多村庄都十分近似,我们在这里进行的‘近距空中支援’训练,可以让所有飞行员和地面控制人员都能得到最大的真实感!”
2、美国天天在打仗,为何伤亡率却一直非常低?
因为美国的军事实力强盛,并且他们自己也是尽量避免伤亡情况的出现。所以虽然美国天天在打仗他但是他们的伤亡率非常低,因为他们现在基本上都采用了当代化的军事战略。并且作为军事大国,无论是从武器还是各个方面对其他国家的压制都是非常强盛的。在我强敌弱的情况下伤亡率小是非常正常的情况。美军的技术优势不可忽略,由于拥有先进的技术装备,作战的压力极大减小了。以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为例,美国海空军无可争议地拥有制海权和制空权,尤其是美国空军的强力制空和对地支援能力,基本上伊拉克军队对美军空袭没有一点招架之力。而美国陆军不仅在自己的装备上优于对手,由于拥有了制空权,美国空军先把对手炸的失去大半战斗力后陆军才来清场。即使是陆军介入之后,美国空军的近距离空中支援的速度和饱和度也是难以想象的,可能对手的目标一出现,美国陆军呼叫空军打击立刻就解决来,而缺乏当代化战争技术的对手则无力回击。在技术优势存在下,美军的战术也十分先进,他们崇尚的是非接触作战,尽量把对手消灭在准确制导火力中,极力发挥技术优势不打地面战。毕竟面对弱小对手,空袭损失较少飞机是可行的,极端情况下不损失飞机或者损失飞机飞行员也能跳伞,那么出现零伤亡都不是梦。此外,即使迫不得已打地面交战,美军就尽量用重型装备打,不用轻步兵,要打也尽量在野外用重装部队打野战,这就使得部队的伤亡进一步减小。
3、无人机防御
4、美无人机打击政策
美无人机打击政策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一项政策,修改美军在常规战区以外使用无人机进行打击的相关规则,一方面加强无人机使用的规范化,另一方面提高打击行动的准确性。根据新政策,美军在阿富汗、也门、索马里等地区执行无人机打击任务时,须事先得到总统批准。多年来,美国因无人机袭击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而饱受诟病。“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对“基地”组织和塔利班发起全面军事打击。为清除美军使用无人机进行打击的法律障碍,白宫声称交战中的“定点清除”不违反相关 “暗杀”禁令。此后,美国无人机机群规模逐渐扩大,且不断升级换代,由MQ-1“捕食者”进化为MQ-9“收割者”,后者最多可同时携带4枚AGM-114“地狱火”导弹和2枚GBU-12“铺路Ⅱ”激光制导炸弹。与此同时,美军无人机造成的平民伤亡也逐年增加。美军使用MQ-9“收割者”无人机击毙“基地”组织领导人艾曼·扎瓦希里,这是美军撤离阿富汗后在阿进行的首次无人机超视距打击,再度引发各界对美军使用无人机反恐的争论。除法律依据问题外,此番关注的焦点在于“超视距反恐”依托的情报网络。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高级官员称,美军在袭击前很可能使用包括地面间谍和信号情报等多种情报方法。其中,信号情报来源于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等国部署的“实时区域网关系统”,该系统由美国国家安全局主导开发,可截获阿富汗境内全部通信信号。外界纷纷对美国撤离阿富汗后继续部署情报网络,并实施越境打击的合法性提出质疑。据美国高级行政官员称,拜登同时签署了一份新的保密反恐战略备忘录。根据文件,在阿富汗、也门、索马里等非常规战区,美军将恐怖分子嫌疑人列入“死亡名单”需得到拜登批准,同时需尽量确保在可能的打击区内不会有平民伤亡。这意味着美国对定点清除行动的决策将更加集中,且更强调打击目标的准确性。总体而言,美国无人机打击新政策的出台是美国根据自身利益进行调整的结果。事实上,新政策名义上宣称是为更精准反恐,但其治标不治本。美国应意识到,其狭隘自私的地缘政治政策才是导致恐怖主义愈加泛滥难控的重要原因。
5、美国无人机误杀30万阿富汗平民,是不是说明美国还有着更进一步的阴谋_百 ...
美国自从发动阿富汗战争以来,已经发动了无数次的无人机空袭,都是宣称发现了恐怖分子的营地才进行轰炸的,但是却在轰炸中造成了无数平民的死伤。不能说美国的轰炸就是对着平民去的,但是他们这种肆无忌惮的做法确实是令人无法理解。
近年来一些机密文件显示,美国无人机轰炸行动杀害的人数较之白宫公开承认的要多得多。关于在阿富汗开展的一次特别行动“干草人”行动的一份报告显示,在这个持续了5个月的行动期间,无人机打击造成的90%的死难者都是非预定目标。文件还显示,在2012年1月到201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