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细
新闻当前位置:新闻详细

五问《庆余年2》主创:5年后“剧王”的坚守和改变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77726107996455465/

2024-06-07 22:45·长城网

近日,王倦编剧,孙皓执导,张若昀、李沁、陈道明等主演的古装传奇大剧《庆余年2》在一系列悬念中,迎来收官。不少网友感慨,等了5年,半个月就看完了,“迫不及待想看第三季!”

这部由猫腻同名小说改编,中央电视台、腾讯视频、阅文影视、新丽电视等多家重量级机构联合出品的男频古装剧,第一季播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五年之后,第二季虽然姗姗来迟,观众热情丝毫不减,依然是最火爆的国产剧。自5月16日开播以来,不仅在CCTV-8实现连续18天全国全部频道实时收视率TOP1、连续18天酷云全国同时段收视率TOP1,34389的站内热度值也创腾讯视频历史最高记录。

相比第一季的“爽感”,《庆余年2》的叙事更为悲凉,本无大志的范闲终于觉醒,不甘于做棋子的他试图成为棋手,希望以己之力改变现实,终于走上了和母亲叶轻眉一样的道路。

也不无争议。两季之间某些人物的变化是否过大,女性形象是不是略显单薄,曾经颇受观众欢迎的“喜剧感”在第二季,尤其是开篇部分是不是有些失控,成了“为喜剧而喜剧”……

剧集收官之后,编剧王倦、导演孙皓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聊了聊这一季的创作。

编剧王倦

导演孙皓

提问一:凑齐原班人马是怎么做到的

《庆余年》第一季拍摄于2018年1月,2019年首播后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一举让张若昀跃升一线,也让这一IP成为男频改编的代表作。在观众的期盼中,第二季在2023年5月开机,齐聚了大部分原班人马的演员阵容让剧迷们松了一口气。

凑齐大部分原班人马,是《庆余年2》的难题。孙皓坦言,大家都想回来,像回家一样有热情,但要满足那么多人的档期是个难题。孙皓还提到,剧中很多演员,还是其他剧中的“男一号”“女一号”,群戏增加后,怎么使用这些优秀的演员,对于导演也是考验。

孙皓说,演员们重新齐聚后依然在状态,比如张若昀说,这几年来就没离开过范闲,“他们业余时间都在碰角色,全体演员都有集体荣誉感,不能掉链子,每天拍戏都是在亢奋状态。”

孙皓称张若昀“就是范闲”,整个表演是天然的流露。什么时候是声泪俱下,什么时候含着眼泪不让它落下来,张若昀的表现都很准确。还有张若昀的笑,诬告林相那场戏,范闲感叹自己是“孤臣”时,“那个笑太范闲了。”

饰演庆帝的陈道明也让孙皓感叹“拿捏得非常好”。庆帝一方面要对范闲控制,另一方面又喜欢这个孩子,陈道明将两种情绪糅合得非常好,比如说“滚”时没那么生硬,“这么长时间你才来看我”还有一些小撒娇。

提问二:范闲为什么要假死

第一季结尾以范闲之死留下钩子。时隔5年,《庆余年2》开篇依然从言冰云捅范闲一刀讲起。庆帝、陈萍萍、林相、范建等人得知范闲的死讯后,一开始是震惊,但很快得出他是假死的结论。

范闲假死是原著中没有的情节,编剧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个情节?作为两季之间一个巨大的悬念,为什么又如此之快就被识破?

王倦解释,写范闲假死做局,自己更想表达的是范闲和周围人物在这一季关系的转变。比如范闲对庆帝,在第一季里他基本没跪过。第二季的环境下不可能逃过下跪,那么什么地方跪下是合理的?借这个机会,范闲一跪顺理成章。但是跪下后,他拨弄小瓢虫又让观众感到范闲并不是屈服,还有倔强在,没有放弃底线,这个状态一直贯彻到第二季结束。

第一季的不跪

第二季的下跪

至于迅速破局,因为庆帝、陈萍萍、林相、范建等都是聪明人,死讯第一时间传回来时,他们认为范闲有可能得病死了,也确实把内心情绪表露了出来。但当第二个消息过来之后,聪明人不需要想那么久,一旦发现不对劲,就能想到范闲有什么举动。一群聪明人在一个棋局里,如果被瞒很久,对人物是有伤害的。

提问三:太子为什么好像变了一个人

相比上一季,太子形象有了极大的转变,性格更加鲜明了——“近日甚是乏累,我眼瞎,我耳聋,何罪之有啊?”“什么是好太子?不知道才是好太子。”他也终于凶相毕露——对待那些可能听到自己与范闲密谈的侍卫,嘴上说着“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接下来就轻描淡写“毕竟跟了我这么多年,留个全尸吧”。

孙皓回忆,其实第一季时王倦就展示了一些太子的锋芒,比如太子强闯鉴查院,之后被庆帝禁足三日。这时,他在屋里突然抬头,乐了,“这不是傻乎乎的乐,而是我的目的达到了。”到了这一季,太子更丰富了,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

在王倦看来,第一季的太子很隐忍,是木讷的状态。到了第二季,他发现这是和范闲合作的最好时机。因为范闲在庆国的实权很大,又和二皇子势不两立,对太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盟友。他隐忍这么久一定是为了找到机会。但如果隐忍到底,这个人物也可能崩了。

对于太子之后的状态,王倦给了一个彩蛋:第三季可以看到他的更多方面,看到真正的太子是什么样的人。

提问四:喜剧氛围的营造是不是太过了

以编剧王倦为主的创作团队,喜欢在庙堂江湖之间,掺拌进喜剧的佐料,在严肃宏大的叙事中,冷不丁地填入谐谑。这种风格,在第一季备受观众欢迎,得到了很多称赞。

但第二季,这种对于“喜剧元素”的运用遇到了不少的批评。有声音认为,喜剧氛围的营造显得过于泛滥,溢出了正常范围,破坏了剧集原有的底色。比如开场,范闲身亡的消息传回京都,不怒自威的庆帝咆哮着手舞足蹈,喜感十足,却和其一贯的形象不符。

之所以如此,王倦解释,这一季的底色越到后面越沉重,前期就想给观众松一口气,缓解看剧压力,“每个剧都有自己的风格,所谓喜剧的形式和朝堂博弈正好贴合,这个状态我们会贯彻,也会在第三季继续延续下去,再结合大家的意见看有没有能改善的地方。”

而在孙皓看来,不管是原作者猫腻、编剧王倦还是他本人,都是比较有喜感的人,有让观众轻松起来的能力。同时,就像王倦所说,希望大众追剧的时候更轻松一些,“看剧是一种享受,哪怕底色是沉重的、悲凉的。”

提问五:叙事模式最大的转变是什么

第一季中,范闲全力开启“金手指”,他因熟背《将进酒》等古诗而成为“诗仙”、因熟记《红楼梦》而带着范思辙大赚特赚……对于第二季的转变,孙皓回忆,王倦最初就定了方向——范闲从棋子变成下棋的人。

王倦在创作时就思考第二季该给范闲一个状态:要有反抗不公的决心。可能一开始,他是希望独善其身的,但最后走向和他母亲类似的道路,而这种转变需要过程,需要冲击,一定是一个个事件和打击后才有的。

老金头之死

比如金老头、赖明成之死。老金头是一个路人,范闲甚至没时间跟他建立情感联系,但金老头之死让他看到了世间不公。赖明成是高官,为了理想宁愿赴死,甚至愿意用自己的死换来更多人的思考、反省。

“范闲遇到一个又一个人,带给他冲击,而他有了这样的能力后,就有了更多想法:他不去改变谁去改变?”

来源:红星新闻

Copyright2023小老板科技